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曾流失海外的马首今天回归圆明园

时间:2020-12-01 09:50:20

马首铜像是具有超凡意义的古代艺术品,但自从发生圆明园事件之后,马首铜像就流失海外,终于在2007年被国内企业家购得,最新消息报道,曾流失海外的马首今天回归圆明园,该企业家正式将马首铜像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那么,曾流失海外的马首今天回归圆明园具体怎么回事?圆明园马首值多少钱?大家可以和见闻坊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哦~

曾流失海外的马首今天回归圆明园

去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流失海外百余年、在2007年由澳门企业家何鸿燊购得,并在澳门公开展示多年的马首铜像被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经过双方协商一致,文物局受捐后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今年年内,这件文物将回到圆明园,并完成首秀。

“目前,北京市正在积极进行展览准备,马首今年内将完成在圆明园内的首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透露。

另外,马首的展出地计划在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马首铜像,为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主要构件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

马首铜像为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清乾隆年间由宫廷匠师精工制作,以精炼红铜为材,色彩深沉厚重,以失蜡法一体铸造成型,神态栩栩如生,毛发分毫毕现,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是一件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2007年8月,国家文物局获悉圆明园马首铜像即将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的消息,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良好意愿,香港苏富比公司对此给予积极配合。9月,何鸿燊先生得知相关情况后,以高度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慨然出资抢救流失文物,结束了马首铜像百余年的离散漂泊。此后,马首铜像一直在港澳地区公开展示。在国家文物局的协调下,2019年11月,何鸿燊先生决定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

网友热议

国!保!马!

如果能集齐回来,对宣传爱国情怀是有很大好处的

科普一下,慈禧在发布万国宣战书的时候,八国联军已经快打到廊坊

不懂就问十二像都有现在下落吗?十二个已经收回几个了?

如果将来有机会去欧洲旅行,我一定会去逛逛当地的古玩市场。要是能发现遗失的中国文物,我一定会把它买下来带回来的。

国家也正在将其他的珍贵文物尽力带回国,而且这不是人家买回来捐给国家吗,有些**还说是商人的“投名状”怎么,爱国很难?

马首,保护,国宝

这铜首就是价格被外国收藏者炒起来,在让爱国者高价去买。。。

十二生肖兽首,说白了,就是当年皇家的十二个水龙头。

国家博物馆举办“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

2019年11月,国家博物馆举办“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观众排队观看圆明园兽首铜像。

2019年11月,何鸿燊先生决定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为更好践行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的文物保护国际共识,国家文物局经与何鸿燊先生协商一致,将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回归原属地,为其百年回归之路画上圆满句号。

刘阳在今年1月14日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位于圆明园海晏堂前。在马首之前,已有鼠首、牛首、虎首、兔首、猴首、猪首回到中国,但并没有回到圆明园,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我认为只有回到圆明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所以马首回归圆明园的意义和前几次完全不同。”

在今年1月5日主题为“圆明园马首回归与近十年来新发现的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圆明园大讲堂上,封面新闻记者现场聆听了刘阳讲述马首从发现到回归的故事。

刘阳介绍说,“1985年美国的一位退休警察帮人找到了钱包,当地记者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并拍了照片,一个文物商在照片的一角看到了疑似虎首的古董,就找到警察表示要买下虎首,并在沟通过程中又发现了马首和牛首,最终这个古董商用4500美元将三只兽首铜像买下。但当时这个文物商并不知道兽首出自何处,直至猴首和猪首在1987年出现在拍卖行,文物商才知道兽首出自圆明园。”

“马首第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是1989年,当时在伦敦苏富比拍出了18万美元。”刘阳说,“马首再次现身拍卖市场是2007年,当时网络已经很发达,拍卖行承受了很大压力。最终在多方努力下,马首在进行拍卖前由何鸿燊先生以6910万港元购入,并放在澳门新葡京酒店展出。”

记者注意到,在捐赠马首之前,何鸿燊先生还曾在2003年9月将价值600多万元的圆明园猪首铜像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

从圆明园马首到两件流失土耳其文物,还有哪些流失文物已回归?

01 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书函,其书体为成熟的行草,运笔自然,古逸洒脱,为晋人特有的风神,此帖与陆机《平复帖》为现今仅存的两件晋代名人法书。其纸墨精良,至今依然古色照人,更加珍贵。其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

此帖曾经在北宋宣和内府收藏,明清两代由吴新宇、安歧等递藏。乾隆十一年(1746年)进入内府,经乾隆品题,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的尽间,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前二帖均非真迹,唯《伯远帖》是东晋名人法书真迹。

02 王处直墓浮雕石刻

王处直墓武士浮雕石刻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处直墓葬文物,形象为中国民间传说中门神——唐太宗时期的大将秦琼叔宝和尉迟恭敬德。武士身材魁梧,四肢粗壮,膀大腰圆,表情十分严肃,瞪着的双眼和倒立的双眉露出一股威严的气势。

唐代的艺术作品中人都是以丰满肥胖的形象出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宋人的审美喜好逐渐由丰韵转变成了瘦弱的形象。而五代的这块浮雕武士像既受着唐代人丰满形象的影响,又没有宋代人追求的纤瘦,艺术风格承上启下,是短暂的五代中一件极其罕见的艺术作品,也是五代时期雕塑的典型。

03 五牛图

《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

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

04 皿方罍

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出土了一件器型硕大,雄浑庄重,做工精美的青铜方罍,因其上的铭文而被称为“皿方罍”。这件青铜罍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体积最大、做工最精美的一件方形罍,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在文物界被誉为“方罍之王”,是中华灿烂文明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绝佳见证。

出土之后,皿方罍一直身盖分离,器身辗转流传于数国古董商人之手,颠沛流离于亚洲、美洲和欧洲的异国他乡。器盖一直留在国内私人之手,1952年收归国有,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至今。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藏家与湖南博物馆数度互动,双方均想以各自的方式使器物合璧,终未成功。

2013年,皿方罍再现国际拍卖市场,并将于2014年3月正式在美国进行拍卖。为使文物不再流离海外,在国家文物局协调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湖南省派出代表团赴纽约洽谈文物回归事宜。最终在各方善意促成下,原先的拍卖计划被取消,皿方罍器身得以重回祖国怀抱。2014年6月28日,皿天全方罍身首合璧,入藏湖南省博物馆,终于走完了这条历时百年的回归之路。

05 青铜“虎鎣”

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盖内铸有“自作供鎣”四字铭文,因其特殊的形制、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虎鎣”为方唇,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侧有管状流,以伏虎为造型,另一侧有龙首鋬(pàn),盖折沿,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盖与鋬上各有小环钮,原应有连链,现已失。肩部饰卷曲夔纹,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腹下部饰瓦纹,足根饰饕餮纹。“虎鎣”名称的由来,主要依据是流管上的卧虎造型,目前据文字和史料记载存世的“虎鎣”仅有8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QQ:1346266249